小学数学:课程时长4时45分
小学英语:课程时长4时24分
小学科学:课程时长3时41分
01 建设背景
1. 政策支持。《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意见》提出到 2022 年,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提出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推动从技术应用向能力素质拓展,使之具备良好的信息思维, 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2.现实诉求。目前,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普遍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但仍然存在着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新技术变革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创新信息素养培训资源建设机制,汇聚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课程资源是不可或缺的举措。
3.个体需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掌握信息技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顺应“互联网+教育”环境下中小学教师的必然选 择。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支持的教育教学创新,主动应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摆在中小学教师面前的必修课。
02 建设原则
1. 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信息技术不仅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而且深入影响到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态。以融合创新为旨归,发挥技术优势,变革传统模式,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2. 坚持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与教学能力的主要目标。以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为主线,以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和关键环节为重点,以改善教育教学行为为目的,技术学习与实践应用并举,注重提升教育与教学的能力。
3. 坚持课程资源适应开展混合式培训的实际需要。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根据开展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要求,合理设计课程资源,确保满足教师学用需求。
03 内容特色
1. 专业性。课程的研发基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资源,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进行建设。
2. 系统性。课程目标明确,课程体系清晰完整,课程内容以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呈现。碎片化资源,系统化设计。
3. 科学性。课程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分层次、分主题、分模块进行结构化建设,可满足不同起点、不同学科教师的学习需要。
04 使用场景
1. 课程作为线上资源,适用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师可以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该课程资源,结合线下研讨,以专题研修为抓手,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通过“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技术创新学习方式”的学习,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信息素养。
2. 课程作为传统出版产品,适用于教师根据需求自主学习。课程可以设计成U 盘/静态网页产品,供有需求的教师自主选择学习。
3. 课程作为图书的增值服务产品,适用于教师有选择地学习。课程可以作为信息技术应用相关图书的增值服务产品,以“扫码看视频”的形式植入二维码,供教师有选择地进行学习。
05 内容详情
内容体量
覆盖学科
内容详情:
(1)模块介绍
1.信息技术的应用
本课程模块提供了信息技术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的讲解,帮助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以常见问题和目标应用为切入点,介绍软件功能和具体操作方法。内容通俗易懂, 注重实操训练,助力教师提升信息素养,为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科教学奠定了基础。
2.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
本课程模块旨在助力教师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通用工具、学科软件、数字资源等,有效开展讲解示范、启发引导、评价激励等教学活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课程从教学的环节切入,立足部级优课,提供了直观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经验。
3.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学习方式
本课程模块旨在助力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通用工具、学科软件、数字资源等,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展综合素质。课程从学习方式入手,立足部级优课,提供了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融合的经验。
4.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学科教学
本课程模块旨在助力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领域教学的融合,实现专业发展。依据课程标准对学科内容领域的界定,结合学科独特属性,为教师提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优秀样例作示范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帮助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方法与实践。
(2)产品内容
注册会员查看全部内容……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年会员只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92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