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对劳动者进行体检的过程中,当发现有劳动者存在职业禁忌时用人单位发现职业病人,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其它部门规章的规定,需将体检结果按规定时间告知用人单位即可。若用人单位不能及时将存在职业禁忌的劳动者调离原岗位,可能导致其病情加重,甚至演变成为职业病。
倘若体检机构发现劳动者存在职业禁忌时,在报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同时,同时向卫生监督机构报告,让卫生监督做到有的放矢,及早监督用人单位做到早调离、早预防,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安全。
先行者从义乌卫生监督公众号发现这要这样一条信息。
近日,义乌市卫生监督所后宅分所收到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出具的两张“职业禁忌症告知书”(应为“职业禁忌证”)。根据告知书显示,后宅辖区内两家汽车4S店在进行员工职业健康体检时,分别查出有1名员工存在职业禁忌,需要调离目前的岗位。卫生执法人员随即去现场检查确认,两名员工均已调离原岗。
事实上,《职业病防治法》(2018.12.29)《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2015.06.16)《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2019.02.28)等涉及职业卫生相关法律、规章中,都是要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同时向所在地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发现职业禁忌的,应当及时告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并没有强制性规定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职业禁忌后必须要向卫生监督机构报告的义务。
======================
什么是职业禁忌?
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如何发现职业禁忌?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在岗前、岗中、离岗时都应该由用人单位组织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由此判断劳动者是否可以从事该岗位工作。
存在职业禁忌怎么办?
一旦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出具“职业禁忌症告知书”,而用人单位不当回事,未将劳动者调离原岗,则该用人单位将面临最高30万人民币的行政处罚。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
第三十五条第二款: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第七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有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禁忌作业的,责令限期治理,并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员工:我看起来身体很好,能不能不调岗?
对于有职业禁忌的员工调岗,应依据《职业病防治法》而非《劳动合同法》,即调岗不需要经过员工的同意。因为《劳动合同法》是一般法,而《职业病防治法》是特别法,适用于有禁忌的员工调岗。
而由于身体状况原因,患有职业禁忌的员工比从事同样职业危害工作的其他员工更容易患职业病。若企业未将该类员工调离原岗位,可能导致其病情加重,演变成为职业病,增加企业工伤待遇责任用人单位发现职业病人,如伤残等级上升,及加重人身损失赔偿。因此,企业在处理员工职业病事件时,要尽可能合理安排,既稳定员工,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又不影响企业利益,不让企业承担风险。
自义乌卫生监督2020.12.03
健康中国 · 职业健康先行
注册会员查看全部内容……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年会员只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92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