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元能买到个人所有酒店开房记录,700元可以追踪一切信息(《南方都市报》报道)。

近几天,华住酒店集团用户信息疑遭泄露,据说卖家在“暗网”打包出售。除此之外,还有“18w股民一手数据”、“浙江学生学籍”、“电子商务(母婴行业)500w用户数据”等个人信息在交易帖子。

在网络数据时代,用户的隐私已经沦陷,所有人都在裸泳。

隐私安全保护_大数据时代 下载_个人信息泄露

【1】

最近几年,互联网公司都在谈论大数据。

企业收集用户展现的一切数据,将之归纳总结大数据时代 下载,梳理成“有效”信息加之利用。在这样的体系里,亚马逊会向你推荐可能感兴趣书,商城会向你推荐与“近期浏览”类似的服装……

这类“诱导消费”都基于用户信息,对于企业和消费者而言,这或许算是双赢。但在黑色信息产业链者眼中,这些原本私密的信息,已经成了任人掌握的数据。

8月1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显示,个人信息泄露总体情况比较严重,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

那么,这些原本私密的信息是如何泄露出去的?

个人信息泄露_大数据时代 下载_隐私安全保护

【2】

信息都是用户自己“交出去”的。

数据时代,用户每时每刻都在“分享”自己的信息:办信用卡需要身份证、肖像照;网购需要银行卡号、住址;APP注册需要手机号、邮箱;订餐、打车需要分享自己的位置……很多用户还习惯于用同样的密码,这给了不法者更多发挥的空间。

这些信息一经分享,便成了企业记录在案的数据。一旦没有被妥善封存,反而成了流通的数据。

这类信息一经暴露,便永远不会消失。它们被打包整理在数之不尽的网络“数据库”中,等待发掘利用之时。这也是大部分黑产者只需要姓名和身份证,就能迅速查出用户私密信息的原因。

网络用户的信息随时可以变现,对于购买者而言,这是一笔绝对物超所值的回报。

大部分影响甚广的泄露事件,都将源头归结于“内鬼”——内部人员下载信息后牟利出售。据8月30日新京报快讯报道,“字节跳动”前员工倒卖公司废弃账号,牟利两百余万被抓。

“内鬼”并不是用户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大多数事件都源自黑客找到网站漏洞,窃取资料后拿去卖钱。源源不断遭窃的信息背后,这条关乎个人隐私的黑色产业链,已经发展成为年产值高达千亿的灰色产业。

在微博、微信群、淘宝等平台上,可以搜索到大量针对个人隐私的服务。在这类服务中,只要提供身份证号码,开价在500到800元不等。甚至50元就能买来明星的个人信息、航班信息。

隐私安全保护_大数据时代 下载_个人信息泄露

【3】

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大数据时代 下载,有几点网民们应该加强防范:

1. 不要为了省事用相同的账号密码

注册会员查看全部内容……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年会员只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9200327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