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又开始了,辛苦的打工人又要开始工作了。
打工人最郁闷的事大概就是:
“老板又让我加班了!”
我记得《奇葩说》专门辩论过这问题,“下班后,要不要回复老板的信息”。两边唇枪舌剑,谁也说服不了谁。
看完《谷歌方法》,我突然觉得这个问题背后的逻辑在于,打工人和老板的关系是什么?
大多数人郁闷于这个问题的人,就是把自己看成是“打工”的人,而不是老板的合作伙伴。当然,老板也是这么认为的,他没有把你当成合作伙伴,这个问题稍后再议。还是那个原则:抱怨者反思。
《谷歌方法》的封面有一行小字“谷歌基因”。
我认真思索了这个问题:到底什么是“谷歌基因”。
我认为是“主人意识”。
谷歌所有人,没有人把自己当“打工人”,他们都是自己的老板,是老板的合作者,而老板也同样如此,他们看中的是员工的才华,把员工当作自己的合作者。
拉里和谢尔顿同为斯坦福的博士,二人共同创业,不是因为是好友,而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研究项目,于是他们成为合伙人;
约翰团队要被谷歌收购,约翰也并不因为对方是大公司而畏首畏尾,他不卑不亢地要求自己团队的人一个也不能少,因为这都是自己的合作者,而谷歌几乎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完全没有讨价还价;
地图受到数据供应商威胁,老板们为天价的成本焦头烂额,他们的员工约翰、布莱尔等人自发地启动了另一个选项,彻底告别购买数据,而直接实现“地面实况”,但项目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钱,超过谷歌所有项目好员工的基本素质,而且需要至少五年。而约翰要求一次性划拨五年的预算,远远超过供应商要求的成本价。但拉里同意了;
约翰为了新项目要辞职做新项目,拉里让他就在谷歌内部创业,用谷歌的员工,做自己的事业。
《谷歌方法》中提到的很多故事,都能看到这个优秀的公司中员工和老板的相处模式。不是朋友,也不是上下级好员工的基本素质,就是合作者。
不记得谁说过,“你把自己当成谁,你就是谁”。我觉得很有道理。
如果每个员工都能把自己当成是老板的合伙人,而不是一个拿工资干活的打工人,那么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会完全不一样。加不加班取决于你想要解决的问题,跟老板交谈,讨论的是公司的发展而不是自己的工资和职位高低。
我知道,在最后一定有人质疑,那也得有好老板呀?可不嘛!
但有没有想过,当你不够厉害,或许真的只能靠运气才能遇到好老板。可如果你足够厉害,要么就是好老板会找到你,要么就是你有资格去挑老板了。
所以这个问题最终回到了标题,什么是好员工的基本素质,就是先别拿自己当外人,成为真正能帮到公司帮到老板的人,你才有资格也有能力去辨识好老板并且成为他的合作者。
注册会员查看全部内容……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年会员只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92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