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后台监控、手机定位、实时查看,从被动寻找到主动监管,可以随时随地看到老人的实时动态……

图片

王小冬为老人戴上定位器。

“真不好意思,这么晚了还麻烦你们亲自上门来,有了这个专门的定位器,我再也不担心老爷子走丢了。”4月7日晚8时,保定市青年爱心志愿者协会志愿者王小冬、刘培雷,来到竞秀区天鹅西路天鹅北区石雪尔老人的家中。老人的儿子石磊接过防丢失定位器,填写防走失定位设备申领表,并将早已准备好的200元现金交到志愿者手中。

改弊端增功能,前有定位后有监控

三年前,为了降低老年人走失率王小冬便开始尝试购买各种定位器做实验。“一直在试,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诸多因素促使王小冬要找到一款特别适合老年人携带的定位器。今年2月份,他找到一家生产定位器的厂家,在与厂商沟通多次后,根据自己的要求定制了一款定位器,同时开发了一套定位后台监控系统。“现在给老人发放的这个定位器长4厘米,宽3厘米,重29克,两端有尼绒带,可以当手表一样戴在手腕上,可以挂在腰带上,也可以缝在衣服上,待机时间10-15天下载手机信号定位器,防水、防摔。定位器表面刻有我们24小时值班电话,后台监控系统由专人24小时实时监控。”

在石雪尔老人家中,刘培雷教着石磊如何操作。从定位器的开关、充电,到手机下载APP,打开界面后的各项功能。“你看,现在的界面就是一张地图,最上端显示的是咱们现在所在位置,以后你会看到老人随时随地所在的位置。左上角有每30秒刷新一次的位置显示和一键导航寻找,右上角可以选择地图模式转换,分为地图和卫星图两种。右下角有定位器位置街景图,这个功能点开后方便在寻找老人时,更精准的定位。界面中间位置显示电量余存、信号是否正常、连接是否正常和是否出现报警。家中有多个子女的,每个人手机里都可以下载这个APP,做到同时查看。”

除了上述的基本操作,还有一个重要设置就是“电子围栏”,这项功能可以人为设置老人的出行范围,从100米、200米、500米、1公里到100公里,设定好电子围栏范围老人在走出该范围后,手机APP和志愿者后台会同时发出报警信息。“你和我们可以同时看到老人的轨迹,然后判断超出范围是否合理。我们后台主要监管的是定位器电量和定位器的状态,在电量不足25%时会打电话提醒家人及时充电,设备异常时也会电话通知家人及时查看。”刘培雷向石磊介绍着。

图片

刘培雷(右)正在教石磊(左)如何操作。

被动变主动,省时省力更省心

72岁的石雪尔老人患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记忆力减退,去年12月23日第一次走丢,今年3月16日再次走丢。

“两次走丢后都是这些爱心志愿者帮忙找到的,特别感谢他们。3月底刚刚从淘宝网花了400块钱买了一个定位器,还没用就听说咱们协会给老人有专门定制的,只收个200元成本钱,得到的却是在其他商家得不到的服务,而且这些服务是钱买不到的。即便我没及时发现老人有异常,他们也会第一时间通知我,电量低了也会通知。这种为老人着想的态度,让我放一百个心。”“80后”的石磊说,“为了老人的安全花这200元钱值,如果有特别困难的老人我也愿意为他们捐赠一个下载手机信号定位器,而且像我这样有捐赠意愿的在协会服务的家庭里不是少数。”

“每年经过我们手找到的走失老人有200多个,有时候一天就有三四位老人走丢。除了老人本身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监管不到位。”王小冬说,走丢的老年人一般都患有阿尔兹海默症,有的还是习惯性走丢,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即便有护工或孩子的看护,这样的问题也是时常发生。“如何做到监管到位,单凭老人子女或护工来做这件事确实比较困难,只有再加一层防护才能确保老人不再走丢。”

定位器发放前,志愿者们做了反复的实验,看电池的消耗量,试测防水防震效果,戴在自己身上15天后查看所有定位轨迹,确保误差范围不超10米。“今后我们还会陆续联系各个社区,让社区也一起加入进来,进入到后台,共同为这些特殊老人再加上第三层保护,大家一起努力让身边迷路的老人早点回家。”

直到晚上10点,经过两个小时的操作和练习,在确定石磊完全掌握了定位器各项功能后,王小冬和刘培雷顾不上喝口水就匆匆告别。在回家的途中,王小冬又接到一通来自直隶救援的值班电话——莲池区一名老年人已走失7个小时,需要志愿者马上找人……

图片

注册会员查看全部内容……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年会员只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9200327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